清麻油

南笨港休閒農業區開發極早,明末鄭芝龍與顏思齊入笨港溪(今北港溪),因外圍有濱外沙洲,具備與泉、廈、福州以及臺灣西岸各地的貿易條件,是早年閩、粵移居臺灣的要道,開啟集體遷移的新篇章。到了清代,這裡已是臺灣西海岸一大商港,而有「一府、二笨、三艋舺」的俗諺。

因港口貿易優勢,加上全鄉皆為平原,水流擺動阻力小,自由發展成曲流地形,常常河砂氾濫,形成排水性佳的砂質土壤,過去人們沿著笨港溪一帶,種植芝麻和花生,再由麻油車來榨油,製作成品出口。現今的南笨港,因多次氾濫,早已一分為二成為今日的雲林北港和嘉義新港兩邊,但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聚集全臺香客,人們會將油品帶到大街兜售,形成現代的油品經濟圈。

芝麻種植過程耗工,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,相較其他國家,勞力成本高,土地小,種植成本相對高,海外的芝麻價格只有台灣芝麻的五分之一,當地的麻油車為了降低成本,紛紛轉為海外芝麻作為原物料,國內農民逐漸將土地轉耕為其他高經濟價值作物,臺灣芝麻目前僅佔市面的5%。

直到食油風暴,國民對油品的健康意識提高,本土芝麻不用經過長期的船運與檢疫薰蒸,直接產地儲存提煉,政府也鼓勵以本土代替進口,依種植面積補助農民,農民也與生產合作社共同推廣企業契作,保價收購,慢慢將臺灣芝麻種回來。因榨油廠大多分布在南笨港休閒農業區的南邊,每年冬天會開始炒芝麻,製作芝麻油,刮起南風,整個板頭村都是麻油的清香。

有別於高溫焙炒的黑麻油,香氣濃郁,南笨港地區的清麻油是低溫冷壓,將芝麻炒到100-200度,再放到30-40度常溫冷卻,進行物理性壓榨,保留完整的維他命E,可以抗氧化,保存期限長,適合模仿橄欖油的食用方式,直接涼拌沙拉、拌麵或淋上麵包調味。

- 店家資訊 -

Store Information

南笨港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

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板頭厝45-1號

05-781-0832

FACEBOOK